昆明建筑工程律师
法律热线: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十二)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2日 昆明建筑工程律师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十二)

  16 拱 桥

  16.1 一般规定

  16.1.1本章适用于就地浇筑钢筋混凝土拱圈、装配式拱桥安装施工、转体施工拱

  桥及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其他类型桥梁采用无支架缆索吊装、转体施工可参照

  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圬工拱桥应按照本规范第13章的规定执行。钢管混凝土拱

  桥、劲性骨架拱桥及钢拱桥的钢构件制造应按照本规范第17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16.1.2拱桥施工前应编报施工组织设计,并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施

  工,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

  16.1.3混凝土就地浇筑施工的一般技术要求应按照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办理,拱

  桥构件的预制、移运应按照本规范第15章的规定执行。

  112

  16.1.4装配式拱桥构件在脱模、移运、堆放、吊装时,混凝土的强度不应低于设

  计所要求的强度,一般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5%。

  16.1.5大跨度拱桥施工过程中,特别是无支架缆索吊装合龙前后,应掌握桥址处

  历史气象资料和近期的天气预报资料,避开可能突发的灾害性天气,并采取必要

  的预防措施确保结构安全。

  16.2 就地浇筑混凝土拱圈

  16.2.1在拱架上浇筑混凝土拱圈

  1跨径小于16m的拱圈或拱肋混凝土,应按拱圈全宽度从两端拱脚向拱顶对

  称地连续浇筑,并在拱脚混凝土初凝前全部完成。如预计不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则应在拱脚预留一个隔缝并最后浇筑隔缝混凝土。

  2跨径大于或等于16m的拱圈或拱肋,应沿拱跨方向分段浇筑。分段位置应

  以能使拱架受力对称、均匀和变形小为原则,拱式拱架宜设置在拱架受力反弯点、

  拱架节点、拱顶及拱脚处;满布式拱架宜设置在拱顶、l/4部位、拱脚及拱架

  节点等处。各段的接缝面应与拱轴线垂直,各分段点应预留间隔槽,其宽度一般

  为0.5~1.0m,但安排有钢筋接头时,其宽度尚应满足钢筋接头的需要。如预计拱

  架变形较小,可减少或不设间隔槽,而采取分段间隔浇筑。

  3分段浇筑程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对称于拱顶进行,使拱架变形保持均匀

  和尽可能的最小,并应预先做出设计。分段浇筑时,各分段内的混凝土应一次连

  续浇筑完毕,因故中断时,应浇筑成垂直于拱轴线的施工缝;如已浇筑成斜面,

  应凿成垂直于拱轴线的平面或台阶式接合面。

  4间隔槽混凝土,应待拱圈分段浇筑完成后且其强度达到75%设计强度和接

  合面按施工缝处理后,由拱脚向拱顶对称进行浇筑。拱顶及两拱脚间隔槽混凝土

  应在最后封拱时浇筑。封拱合龙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规定时,宜在接

  近当地年平均温度或5~15℃时进行,封拱合龙前用千斤顶施加压力的方法调整拱

  圈应力时,拱圈(包括已浇间隔槽)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

  5浇筑大跨径钢筋混凝土拱圈(拱肋)时,纵向钢筋接头应安排在设计规定

  的最后浇筑的几个间隔槽内,并应在这些间隔槽浇筑时再连接。

  6浇筑大跨径拱圈(拱肋)混凝土时,宜采用分环(层)分段法浇筑,也可

  沿纵向分成若干条幅,中间条幅先行浇筑合龙,达到设计要求后,再按横向对称、

  分次浇筑合龙其他条幅。其浇筑顺序和养护时间应根据拱架荷载和各环负荷条件

  通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7大跨径钢筋混凝土箱形拱圈(拱肋)可采取在拱架上组装并现浇的施工方

  法。先将预制好的腹板、横隔板和底板钢盘在拱架上组装,在焊接腹板、横隔板

  的接头钢筋形成拱片后,立即浇筑接头和拱箱底板混凝土,组装和现浇混凝土时

  应从两拱脚向拱顶对称进行,浇底板混凝土时应按拱架变形情况设置少量间隔缝

  并于底板合龙时填筑,待接头和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安

  装预制盖板,然后铺设钢筋,现浇顶板混凝土。

  16.2.2劲性骨架浇筑拱圈

  1大跨径劲性骨架混凝土拱圈(拱肋)的浇筑,可采用分环多工作面均衡浇

  筑法、水箱压载分环浇筑法和斜拉扣挂分环连接浇筑法。浇筑前应进行加载程序

  设计,准确计算和分析钢骨架以及钢骨架与先期混凝土层联合结构的变形、应力

  和稳定安全度,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控。

  113

  2分环多工作面均衡浇筑劲性骨架混凝土拱圈(拱肋)时,各工作面可根据

  模板长度分成若干工作段,各工作面要求对称均衡浇筑,两对应工作面浇筑进度

  差不得超过一个工作段。

  3用水箱压载分环浇筑劲性骨架混凝土(拱肋)时,当混凝土浇筑至l/4截

  面区段,应严格控制好拱圈的竖向及横向变形,防止钢骨架杆件应力超过极限强

  度而导致失稳。为使混凝土适应钢骨架变形,避免开裂,浇筑第一环(层)混凝

  土时,可在l/4截面处设变形缝,变形缝宽200mm,待浇完第一环混凝土后用

  高一级混凝土填实。

  4用斜拉扣挂分环连接浇筑劲性骨架混凝土拱圈(拱肋)时,应选择可靠和

  操作方便的扣挂及张拉系统,选好扣点和索力,设计好扣索的张拉与放松程序,

  以便有效地控制拱圈截面应力和变形,确保混凝土从拱脚向拱顶连续浇筑。

  5浇筑劲性骨架混凝土拱圈(拱肋)时,应严格控制钢骨架及先期混凝土层

  的竖、横向变形,其变形值应符合设计要求,相对高差和横向位移应符合检测标

  准,否则应采取纠正措施。

  16.3 装配式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拱圈

  16.3.1一般规定

  1本节适用于箱形拱、肋拱及箱肋组合拱(以下均称为箱形拱)的少支架或

  无支架施工。

  2大、中跨径装配式箱形拱施工前,必须掌握、核对各种构件的预制、吊运

  堆放、安装、拱肋合龙及施工加载等各个阶段强度和稳定性的设计验算。

  3墩、台帽建成后,应及时复测每根拱肋的拱座起拱线处的实际高程、跨间

  距离、拱座的横向间隔、拱座斜面的斜度及各几何尺寸,检查每根拱肋的实际跨

  长、几何尺寸及拱肋接头、吊环情况。拱肋上缘弧长宜小于设计弧长5?10删,

  使拱肋合龙时保留上缘开口,便于嵌塞铁片,调整拱轴线。如不符合以上要求,

  吊装前应采取相应措施。

  16.3.2少支架安装拱圈

  1为了便于拱肋吊装和减少扣索,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少支架施工。

  支架的构造,应根据支架高度及荷载大小而定,并满足稳定性要求。地基必须有

  足够的承载力,对漂浮物要有可靠的防护措施。

  2吊装构件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和设备条件采用独脚扒杆、人字扒杆、自行

  式吊机或缆索吊机进行吊装,河中有水时可在船上设立人字扒杆进行吊装。

  3拱肋分段吊装搁在支架上以后,拱肋接头的连接处理应符合设计规定。

  4支架架设和拆卸的技术要求,除应符合本规范第9章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

  列要求:

  1)当拱肋接头混凝土及拱肋横向联结构件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

  %或满足设计规定后,方可开始卸架,为避免一次卸架突然发生较大变形,可在

  主拱安装完成时,分两次或多次卸架,使拱圈及墩、台逐渐成拱受力。

  2)卸架前应对主拱圈的混凝土质量、拱轴线的坐标尺寸、卸架设备情况、

  气温引起拱圈变化情况、台后填土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可卸架。

  卸架时应观测拱圈挠度和墩、台变位情况。

  3)拱上建筑宜在卸架后施工,其施工的技术要求应按第16.7节的有关规定

  办理。

  114

  4)支架基础不得设置在有冻胀影响的土上。在严寒地区,主拱圈不宜在支

  架上过冬,支架宜在冰冻前拆除。

  16.3.3无支架安装拱圈

  1构件拼装应结合桥梁规模、河流、地形及设备等条件采用适宜的吊装机具,

  各项机具设备和辅助结构的规格、型号、数量等均应按有关规定经过设计计算确

  定。缆索吊机在吊装前必须按规定进行试拉和试吊。

  2拱肋吊装时,除拱顶段以外,各段应设一组扣索悬挂。

  3扣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扣架一般设在墩、台顶上,扣架底部应固定,架顶应设置风缆。

  2)各扣索位置必须与所吊挂的拱肋在同一竖直面内。

  3)扣架上索鞍顶面的高程应高于拱肋扣环高程。

  4)扣架应进行强度和稳定性验算。

  4各段拱肋由扣索悬挂在扣架上时,必须设置风缆,其布置与安装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拱肋分3段或5段拼装时,至少应保持2根基肋设置固定风缆,拱肋接头处

  应横向联结。

  2)固定风缆应待全孔合龙、横向联结构件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才可

  撤除。

  3)在河流中设置风缆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防止风缆受到碰撞。

  4)情况复杂时应按照有关规定对风缆进行专门设计。

  5多孔装配式拱桥吊装应按设计加载程序进行。

  6整根拱肋吊装或每根拱肋分两段预制、吊装,对中小跨径的箱形拱桥,当

  其拱肋高度大于0.009~0.012跨径,拱肋底面宽度为肋高的0.6~1.0且横向稳定安全

  系数不小于4时,可采取单肋合龙,嵌紧拱脚后,松索成拱,如图16.3.3a)。

  7大、中跨径的箱形拱,其单肋合龙横向稳定安全系数小于4时,可先悬扣多

  段拱脚段或次拱脚段拱肋,然后用横夹木临时将相邻两肋联结后,安装拱顶段单

  根肋合龙,松索成拱,如图16.3.3 b)、c)。

  拱肋的合龙温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如设计无规定,宜在气温接近年平均温度

  (一般在5~15%)时进行;天气炎热时可在夜间洒水降温进行合龙。

  115

  8当拱肋跨径不小于80m或横向稳定安全系数小于4时,应采用双基肋合龙松

  索成拱的方式,即当第一根拱肋合龙并校正拱轴线,楔紧拱肋接头缝后,稍松扣

  索和起重索,压紧接头缝,但不卸掉扣索和起重索,待第二根拱肋合龙,两根拱

  肋横向联结固定好并拉好风缆后,再同时松卸两根拱肋的扣索和起重索。

  9当拱肋分3段吊装,采用阶梯形搭接接头时,宜先准确扣挂两拱脚段,调整

  扣索使其上端头较设计值抬高30~50mm,再安装拱顶段使之与拱脚段合龙。采用

  对接接头,宜先悬扣拱脚段初步定位,使其上端头高程比设计值抬高50~l00mm,

  然后准确悬扣拱顶段,使其两端头比设计值高出10~20mm,最后放松两拱脚段扣

  索使其两端均匀下降与拱顶段合龙。

  10当拱肋分5段吊装时,宜先从拱脚段开始,依次向拱顶分段吊装就位,每

  段的上端头断面不得扭斜。首先使拱脚段的上端头较设计高程抬高150~200mm,

  次边段定位后,使拱脚段的上端头抬高值下降为50mm左右,应保持次边段的上

  端头抬高值约为拱脚段的上端头抬高值的2倍的关系,否则应及时调整,以防拱

  肋接头处开裂。

  11 7段拱肋吊装,受施工条件或地形限制无法采用双肋合龙时,在对风缆

  系统进行专门设计,确保拱肋横向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4,拱肋接头强度满足该

  施工阶段设计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可采用单肋合龙。

  12在各段拱肋松索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松索前应校正拱轴线位置及各接头高程,使之符合要求。

  2)每次松索均应采用仪器观测,控制各接头、拱顶及1/4高程,防止拱肋

  接头发生非对称变形而导致拱肋失稳或开裂。

  3)松索应按照拱脚段扣索、次拱脚段扣索、起重索三者的先后顺序,并按

  比例定长、对称、均匀松卸。

  4)每次松索量宜小,各接头高程变化不宜超过10mm,每次松索压紧接头缝

  116

  后应普遍旋紧接头螺栓一次。当接头高程接近设计值时,宜用钢板嵌塞接头缝隙,

  再将扣索、起重索放松到基本不受力,压紧接头缝,拧紧接头螺栓,同时用风缆

  调整拱肋轴线的横向偏位,并应观测拱肋各接头、1/8跨及拱顶的高程,使其在

  允许偏差之内。

  5)大跨径箱形拱桥分3段或5段吊装合龙成拱后,根据拱肋接头密合情况及

  拱肋的稳定度,可保留起重索和扣索部分受力,等拱肋接头的连结工序基本完成

  后再全部松索。

  13拱肋接头电焊作业应在调整完轴线偏差、嵌塞并压紧接头缝钢板之后和全

  部松索成拱之前进行。拱肋接头部件电焊时,应采取分层、间断、交错方法施焊,

  每层不可一次焊得过厚,以免周围混凝土烧坏。最后应将各接头螺栓拧紧并焊死。

  16.4 转体施工

  16.4.1转体施工安装方法

  平转施工主要适用于刚构梁式桥、斜拉桥、钢筋混凝土拱桥及钢管拱桥。竖

  转施工主要适用于转体重量不大的拱桥或某些桥梁预制部件(塔、斜腿、劲性骨

  架)。

  16.4.2预制及拼装

  桥体的预制及拼装,应按照设计规定的位置、高程,并视两岸地形情况,设

  计适当的支架和模板(或土胎)进行。预制时除按照本规范第9章至第11章的有

  关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布置桥体预制场地,使支架稳固,工料节省,易

  于施工和安装。

  2)应严格掌握结构的预制尺寸和重量,其允许偏差为±5mm,重量偏差不

  得超过±2%,桥体轴线平面允许偏差为预制长度的±1/5000,轴线立面允许偏

  差为土10mm。环道转盘应平整,球面转盘应圆顺,其允许偏差为±lmm;环道

  基座应水平,3m长度内平整度不大于±lmm,环道径向对称点高差不大于环道

  直径的1/5000;

  16.4.3有平衡重平转施工

  1有平衡重平转施3255艺,可以采用不同的锚扣体系。箱形拱、肋拱宜采用

  外锚扣体系;桁架拱、刚架拱宜采用内锚扣(上弦预应力钢筋)体系;刚构梁式

  桥、斜拉桥为不需另设锚扣的自平衡体系。

  2桥体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强度或者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分批、分级张

  拉扣索,扣索索力应进行检测,其允许偏差为±3%。张拉达到设计总吨位左右

  时,桥体脱离支架成为以转盘为支点的悬臂平衡状态,再根据合龙高程(考虑合

  龙温度)的要求精调张拉扣索。

  3采用外锚扣体系时,除应按本规范第16.3节的有关规定办理外,还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扣索宜采用精轧螺纹钢筋、带轧丝锚的Ⅳ级圆钢筋、带镦头锚的高强钢

  丝、预应力钢铰线等高强材料,安全系数不应低于2。

  2)扣点应设在梁悬臂端点或拱顶点附近,控制好扣索合力作用点的位置,

  使桥体截面应力处于允许的受力状态。

  3)扣索锚点高程不应低于扣点,宜与通过锚点的水平线形成0~5°的角度,

  以利于扣索调整和桥体脱架。

  117

  4)宜用千斤顶张拉扣索,张拉力先按设计张拉吨位控制,再按桥体脱开支

  架的要求适当调整。

  4采用内锚扣体系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扣索采用结构本身钢筋或在其杆件内另穿入高强钢筋。利用结构钢筋时

  应验算其强度。

  2)完成桥体转体合龙,浇筑接头混凝土并达到设计强度时,应解除扣索张

  力。?

  5转体平衡重视情况利用桥台或另设临时配重。扣索和锚索之间宜通过置于

  扣、锚支承(桥台或立柱)的顶部交换梁相连接。

  6转体合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严格控制桥体高程和轴线,误差符合要求,合龙接口允许相对偏差为

  ±10mm。

  2)应控制合龙温度。当合龙温度与设计要求偏差3℃或影响高程差±10mm

  时,应计算温度影响,修正合龙高程。合龙时应选择当日最低温度进行。

  3)合龙时,宜先采用钢楔刹尖等瞬时合龙措施。再施焊接头钢筋,浇筑接

  头混凝土,封固转盘。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再分批、分级松扣,拆

  除扣、锚索。

  7平转转盘有双支承式转盘和单支承式转盘两种,除大桥和重心较高的桥体

  外,宜采用构造简单实用的中心单支承式转盘,如图16.4.3。制作安装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球面铰柱由不低于c50的混凝土浇筑于盘中

  央,球面用母线器成型,直径不小于100mm的定位

  销(钢质或钢管混凝土)固于球面铰柱中心,在球

  面打磨光滑,偏差符合要求后,其上覆盖塑料薄膜

  3~5层,浇筑球面铰柱混凝土盖,达到设计强度后,

  拆去薄膜,将盖、铰进行反复磨合,至单人以3m杠

  杆推动为止。

  2)盖、铰磨合符合要求后,其接触面应涂以二

  硫化钼或黄油四氟粉等润滑剂,再将铰盖浇固于上盘混凝土中。

  3)浇固于上盘周边的四个或六个辅助支腿,应对称均匀布置,与下环道保

  持不大于20mm间距,以备浇筑上盘混凝土或转体时做保持平衡临时支撑(支垫

  钢板)。

  8转体牵引力按式(16.4.3)计算:

  d

  t fgr

  3

  2 = (16.4.3)

  式中:t  牵引力(kn);

  c  转体总重力(kn);

  r  铰柱半径(m);

  d  牵引力偶臂(m);

  f?摩擦系数,无试验数据时,可取静摩擦系数为0.1~0.12,动摩擦系数为

  0.06~0.09。

  9转体牵引索可用两根(钢绞线、高强钢丝束),其一端引出,一端绕固于

  上转盘上,形成一转动力偶。牵引动力可用卷扬机、牵引式千斤顶等,也可用普

  通千斤顶斜置在上、下转盘之间(注意应预留顶位)。转动时应控制速度,通常

  118

  角速度不宜大于0.01~0.02rad/min或桥体悬臂线速度不大于1.5~2.0m/min。

  16.4.4无平衡重平转施工

  1采用锚固体系代替平衡重平转法施工,是利用锚固体系、转动体系和位控

  体系构成平衡的转体系统。

  2转动体系由拱体、上转轴、下转轴、下转盘、下环道和扣索组成。转动体

  系施工可按下列程序进行:安装下转轴、浇筑下环道、安装转盘、浇筑转盘混凝

  土、安装拱脚铰、浇筑铰脚混凝土、拼装拱体、穿扣索、安装上转轴等等。施工

  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下转轴一般设置在桩基上,桩柱混凝土浇筑至环道设计高程下时,应安

  装用钢板卷制加工的轴圈。

  2)轴圈安装前应先进行试装,防止钢轴的支撑角钢与桩柱主钢筋发生干扰,

  轴圈与转轴的平面位置与竖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然后点焊固定在桩柱主盘上,

  浇筑填心混凝土。

  3)转盘可用钢带焊制而成,其内径、走板平面平整度、焊缝均应符合设计

  要求。转轴与转盘套合部分应涂润滑油脂。环道上的滑道宜采用固定式,其平整

  度应控制在±1.0mm内,环道上应按照设计尺寸铺设四氟板。当转盘填心混凝土

  达到75%设计强度后,可拨动转盘转至拱体预制位置。转轴与轴套应转动灵活,

  其配合误差应控制在0.6~1.0mm。

  4)拱铰铰头可用钢板加工,其配合误差应小于2mm。浇筑铰脚角锥体混凝

  土时可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模板,承托拱体可利用第一段拱体的横隔板,并将其

  封闭,增设受弯钢筋来承担。

  5)拱体一般设计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其技术要求可按16.4.2条的规定执行。

  6)扣索宜采用精轧螺纹钢筋,靠近锚块处宜接以柔性工作索,使其通过转

  向滑轮接至卷扬机,将钢筋张拉安装在立柱上的环套锚块上。

  7)上转轴的轴心平面位置应按照设计要求与下转轴的轴心设置偏心距。

  3锚固体系由锚碇、尾索、支撑、锚梁(或锚块)及立柱组成。锚碇可设于

  引道或其他适当位置的边坡岩层中。锚梁(或锚块)支承于立柱上。支撑和尾索

  一般设计成两个不同方向,形成三角形稳定体系,稳定锚梁和立柱顶部的上转轴

  使其为一固定点。当拱体设计为双肋,并采取对称同步平转施工时,非桥轴向(斜

  向)支撑可省去。锚固体系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锚碇可按照设计要求参照第18.2节的有关规定施工。锚固尾索时应考虑

  其着力点和受力方向,防止混凝土开裂。

  2)锚梁锚固处应设置张拉尾索的设备。锚梁施工时,应注意防止钢筋尾索、

  扣索和预应力钢材穿孔的干扰。浇筑的锚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方可

  将轴套穿入上下轴套和环套中。

  3)桥轴向的支撑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引桥的梁作为支撑,或采用预制、

  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非桥轴向(斜向)的支撑须采用预制或现浇的钢筋混凝

  土构件。各类支撑按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第11章及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4)立柱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可参照第16.3节的规定施工。

  4位控体系包括扣点缆风索和转盘牵弓c系统,安装时的技术要求应按照本

  章有关规定执行。

  5尾索张拉、扣索张拉、拱体平转、合龙卸扣等工序,必须进行有关的施工

  观测。

  6尾索张拉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19

  1)尾索张拉一般在立柱顶部的锚梁(锚块)内进行,操作程序与一般预应

  力梁后张法类似,可参照第12章有关规定执行。

  2)两组尾索应按照上下左右对称、均衡张拉的原则,对桥轴向和斜向尾索

  分次、分组交叉张拉。

  3)张拉一级荷载时,应按照上一级荷载张拉后的伸长值与拉索中的应力数

  值进行分析,调整本级张拉荷载,力求各尾索内力均衡。

  4)尾索张拉荷载达到设计要求后,应对尾索观测和钢索内力测量1-3d,如

  发现内力损失导致尾索问内力相差过大时,应再进行一次尾索张拉,以求均衡达

  到设计内力。

  7扣索张拉的技术要求,除应按照16.4.3条第3款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张拉前应设立桥轴向和斜轴向支撑以及拱体轴线上拱顶、3/8、1/4、1

  /8跨径处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观测点,在张拉前和张拉过程中随时观测。

  2)全面检查支撑、锚梁、轴套、拱铰、拱体、锚碇,并列表记录,分析确

  认不影响安全时,才可开始张拉。

  3)每索应分级张拉至设计张拉力,每级荷载张拉时,应对称于拱体,按由

  下向上的次序进行,各索内力相对偏差应控制在5kn以内,应同时检查并调整各

  支承点木楔,以免过大或过小。

  4)重复上述操作至张拉到设计荷载而使拱体脱架。

  8无平衡重拱体进行平转时,除应参照16.4.3条第5~9款的规定办理外,还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全桥各部位包括转盘、转轴、风缆、电力线路、拱体下的障碍等进

  行测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正式平转。

  2)若起动摩阻力较大,不能自行起动时,宜用千斤顶在拱顶处施加顶力,

  使其起动,然后应以风缆控制拱体转速;风缆走速在起动和就位阶段一般控制在

  0.5~0.6m/min,中间阶段控制在0.8~1.0mm/min。

  3)上转盘采用四氟板做滑板支垫时,应随转随垫并密切注意四氟板接头和

  滑动支垫情况。

  4)拱体旋转到距设计位置约5°时,应放慢转速,距设计位置相差1°时,

  可停止外力牵引转动,借助惯性就位。

  5)当拱体采用双拱肋在一岸上下游预制进行平转达一定角度后,上下游拱

  体宜同步对称向桥轴线旋转。

  9当两岸拱体旋转至桥轴线位置就位后,两岸拱顶高程超差时,宜采用千斤

  顶张拉、松卸扣索的方法调整拱顶高差。操作时应考察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出两岸各扣索内力,建立拱顶水平和轴线观测站。

  2)对低于设计高程的拱顶端,其扣索可按对称均衡原则进行张拉,应先张

  拉内力较低的一排扣索,并分次张拉,使其尽可能达到设计高程。

  3)对高于设计高程的拱顶端,按与上相反的程序进行。

  4)若两岸拱顶端高差仍较大,可利用千斤顶再一次调整拱顶高程。

  5)当两岸拱体合龙处轴线与高程偏差符合要求后,尽量按设计要求规定的

  合龙温度进行合龙施工,其内容包括用钢楔顶紧合龙口,将两端伸出的预埋件用

  型钢连接焊牢,连接两端主钢筋,浇筑台座混凝土,浇筑拱顶合龙口混凝土。

  10当台座和拱顶合龙口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可按下述要求卸除扣

  索:

  120

  1)按对称均衡原则,分级卸除扣索,同时应复测扣索内力、拱轴线和高程。

  2)全部扣索卸除后,再测量轴线位置和高程。

  16.4.5竖转施工

  1对混凝土肋拱、刚架拱、钢管混凝土拱,当地形、施工条件适合时,可选

  择竖转法施工。其转动系统由转动铰、提升体系(动、定滑车组,牵引绳等)、

  锚固体系(锚索、锚碇等)等组成,如图16.4.5所示。

  2待转桥体在桥轴线的河床上设架或拼装,要求符合本规范第9章的规定。根

  据提升能力确定转动单元为单肋或双肋,宜采用横向连接为整体的双肋为一个转

  动单元。

  3支承提升和锚固体系的台后临时塔架可由引桥墩或立柱替代,提升动力可

  选用30~80kn卷扬机。

  4桥体下端转动铰可根据推力大小选用轴销铰、弧形柱面铰、球面铰等,前

  者为钢制,后两者为混凝土制并用钢板包裹铰面。

  5转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16.4.5 竖转施工转动系统示意图

  1-转动铰;2-桥体;3-动滑车;4-定滑车;5-牵引车

  (接卷扬机);6-锚索(接锚碇);7-塔架

  1)转动前应进行试转,以检验转动系统的可靠性。竖转速度可控制在

  0.005~0.0lrad/min,提升重量大者宜采用较低的转速,力求平稳。

  2)两岸桥体竖转就位,调整高程和轴线应符合第16.9节的要求,楔紧合龙

  缺口,焊接钢筋,浇筑合龙混凝土,封填转动铰至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

  提升体系,完成竖转工作。

  16.5 钢管混凝土拱

  16.5.1钢管拱肋(桁架)加工

  1钢管混凝土拱桥所用钢管直径超过600mm的应采用卷制焊接管,卷制钢管

  宜在工厂进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优先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系列的成品焊接管。

  2成品管及制管用的钢材和焊接材料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

  定,具备完整的产品合格证明。

  3钢管拱肋(桁架)加工的分段长度应根据材料、工艺、运输、吊装等因素

  确定。在加工制作前,应根据设计图的要求绘制施工详图,包括零件图、单元构

  件图、节段单元图及组焊、拼装工艺流程图等。加工前应按半跨拱肋进行1:1

  精确放样,注意考虑温度和焊接变形的影响,并精确确定合龙节段的尺寸,直接

  取样下料和加工。

  121

  4工地弯管宜采用加热顶压方式,加热温度不得超过800℃。钢管对接端头应

  校圆,除成品管按相应国家标准外,失圆度不宜大于钢管外径的0.003倍。钢管

  的对接环焊缝可采用有衬管的单面坡口焊和无衬管的双面熔透焊。两条对接环焊

  缝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直缝焊接管不小于管的直径,螺旋焊

  接管不小于3m。对接径向偏差不得超过壁厚的0.2倍。为减少运输及安装过程中

  对口处的失圆变形,应适当在该处加设内支撑。

  5拱肋(桁架)节段焊接宜要求与母材等强度焊接。所有焊缝均应按规定进

  行强度和外观检查,宜要求主拱的焊缝达到二级焊缝标准。对接焊缝应100%进

  行超声波探伤,其质量检查标准可按照本规范第17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桁架式钢管拱主管与腹管采用相贯焊接时,宜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的加工方式

  来保证相贯线和坡口的制作精度,对焊接材料和工艺的选择在满足焊接接头强度

  的原则下,应尽量提高接头的韧性指标。要力求避免和减少焊缝多次相交的不良

  结构细节。

  6在钢管拱肋(桁架)加工过程中,应注意设置混凝土压注孔、防倒流截止

  阀、排气孔及扣点、吊点节点板。如拱肋(桁架)节段采用法兰盘连接,为保证

  螺栓连接的精度,宜采用3段啮合制孔工艺。对压注混凝土过程中易产生局部变

  形的结构部位(如腹箱)应设置内拉杆。

  7钢管拱肋(桁架)节段形成后,钢管外露面应按设计要求做长效防护处理,

  宜采用热喷涂防护,其喷涂方式、工艺及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可参照本规范第

  17章有关规定执行。

  16.5.2钢管拱肋(桁架)安装

  1钢管拱肋(桁架)的安装采用少支架或无支架缆索吊装、转体施工或斜拉

  扣索悬拼法施工的,可参照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2钢管拱肋成拱过程中,应同时安装横向联接系,未安装联接系的不得多于

  一个节段,否则应采取临时横向稳定措施。

  3节段间环焊缝的施焊应对称进行,施焊前需保证节段间有可靠的临时连接

  并用定位板控制焊缝间隙,不得采用堆焊。合龙口的焊接或栓接作业应选择在结

  构温度相对稳定的时间内尽快完成。

  4采用斜拉扣索悬拼法施工时,扣索与钢管拱肋的连接件应进行设计计算。

  扣索根据扣力计算采用多根钢绞线或高强钢丝束,安全系数应大于2。

  16.5.3钢管混凝土浇筑

  1管内混凝土应采用泵送顶升压注施工,由两拱脚至拱顶对称均衡地一次压

  注完成。除拱顶外不宜在其余部位设置横隔。

  2钢管混凝土应具有低泡、大流动性、收缩补偿、延后初凝和早强的工程性

  能。

  3钢管混凝土压注前应清洗管内污物,润湿管壁,泵入适量水泥浆后再压注

  混凝土,直至钢管顶端排气孔排出合格的混凝土时停止。完成后应关闭设于压注

  口的倒流截止阀。管内混凝土的压注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4钢管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办法应以超声波检测为主,人工敲击为辅。

  5为保证混凝土泵送工艺的顺利进行,对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需按实际

  泵送距离和高度进行模拟混凝土压注试验。

  6钢管混凝土的泵送顺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宜采用先钢管后腹箱的程序。

  16.5.4桥面系安装

  1带有可靠锚头的吊杆宜采用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防腐效果的挤包护层扭绞

  122

  成型拉索。纵、横梁安装完成后,按高程控制的吊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内力调整

  (内力测定),再进行桥面施工。

  2预应力系杆应有可靠的防腐措施。位于拱肋及横梁上的吊杆锚头应做防水、

  防老化的构造措施。

  3预应力系杆的张拉应与加载相对应。施工过程中除了严格控制系杆的内力

  和伸长量外,尚应监测和控制关键结构的变位,不得超过设计允许范围。

  16.6 装配式桁架拱和刚构拱

  16.6.1装配式桁架拱和刚构拱预制

  1装配式桁架拱和刚构拱的拱片宜根据跨径和场地大小及吊装能力等因素,

  选取整片、分段或分杆件的预制方法。分段或分杆件预制时,其分段长度、接头

  联接类型和方法应按设计规定执行。有关预应力的施工工序应按照本规范第12

  章的规定办理。拱片预制时应设置预拱度,拱顶预拱度确定后,其余各点预拱度

  可按直线变化设置。

  2卧式预制拱片脱模吊移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卧式预制的拱片不得就地掀起竖立,必须将全片水平吊起后,再悬空翻

  身竖立。在拱片悬空翻身整个过程中,各吊点受力应均匀,并始终保持在同一平

  面内,不得扭折。

  2)拱片起吊前,对拱片的薄弱部位应根据构件受力情况予以加固。

  3)预制拱片前应对预制场拱片翻身技术设备、技术状况进行详细研究计算,

  必要时在预制拱中按吊装应力进行加筋处理。

  3拱片宜采用平卧运输,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支点或吊点位置,使

  拱片受力均匀,防止损坏。

  16.6.2装配式桁架拱和刚构拱安装

  1装配式桁架拱和刚构拱的安装程序为:在墩台上安装预制的桁架(刚架)

  拱片,同时安装横向联系构件,在组成的桁架拱(刚架拱)上铺装预制的桥面板。

  2拱片采用少支架安装时可按第16.3节的有关规定办理。少支架安装后一般

  采用一次卸架成拱,卸架宜安排在气温较高的时间进行。

  3多孔桁架拱(刚构拱)采用少支架安装时宜逐孔进行,卸架应安排在各孔

  拱片都合龙后进行,卸架程序应按照设计要求或根据桥墩所能承受的最大不平衡

  推力计算确定。

  4拱片采用无支架安装时,可采用分段、分杆件或悬臂拼装等方法进行。在

  成拱过程中,应及时安装横向联结系和横向临时稳定风缆等。拱片分杆件安装时,

  宜先安装由下弦杆与跨中实腹段组成的“拱肋”单元,再由实腹段两端向拱脚对

  称地逐个安装由斜杆、竖杆和上弦杆组成的三角形单元。拱片采用悬臂拼装方案

  时,除应按照本规范第15.4节的有关规定执行外,还应注意张拉预应力筋必须在

  相邻两段拱片吊装好并横向联系牢固,形成较稳定的框架之后进行,防止单拱片

  张拉时发生横向失稳。

  5桁架拱、刚构拱采用转体法施工时,应按照第16.4节的规定执行。

  6装配式桁架拱、刚构拱无支架安装的接头类型应符合设计规定,其技术要

  求可按本章有关规定办理。大跨径桁式组合拱的拱顶接头施工还应符合下列规

  定:

  1)两岸合龙段构件吊装就位,在封顶以前,应对拱顶接头施加预压力调整

  123

  应力,然后浇筑拱顶湿接头混凝土,待接头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松索合龙。

  2)湿接头混凝土宜采用较构件混凝土强度高一级的早强混凝土。

  16.7 拱上结构

  16.7.1拱上结构的立柱、横墙的基座,在施工前对其位置和高程复测检查,如超

  过允许偏差应予以调整。基座与主拱的联结应牢固。

  16.7.2大跨径拱桥的拱上结构,应严格按照设计加载程序进行,使施工过程中的

  拱轴线与设计拱轴线尽量吻合,如有拱架应先卸除。如无设计加载程序,一般应

  根据施工验算由拱脚至拱顶均衡、对称加载,并加强施工观测。

  16.7.3在支架上浇筑的上承式拱桥,其拱上结构混凝土浇筑应在拱圈及间隔槽混

  凝土浇筑完成且封拱间隔槽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强度以后进行;如设计无规

  定,可按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30%以上控制。如封拱前需在拱顶施加预压力,

  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在支架上浇筑的下承式或中承式拱桥,其悬吊桥面

  系混凝土应在拱架松落后进行浇筑,其吊杆混凝土应在桥面系完成后对称地浇

  筑。

  16.7.4在支架上浇筑的拱桥,其拱上结构混凝土的浇筑除应符合本规范第11.6节

  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立柱底座应与拱圈(拱肋)同时浇筑,立柱上端施工缝应设在横梁承托底

  面上。

  2桥面系的梁与板应尽量同时浇筑。

  3两相邻伸缩缝间的桥面板应一次浇筑完成。

  16.7.5中、小跨径装配式拱桥的拱上结构施工,应待主拱圈混凝土和砂浆强度达

  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少支架施工的应先卸除支架,一般可由拱脚至拱顶对称

  进行。

  16.7.6拱上腹拱圈施工时,应注意腹拱圈所产生的推力对立柱或横墙的影响,相

  邻腹板的施工进度应同步。

  16.7.7采用无支架施工的大、中跨径的拱桥,其拱上结构宜充分利用缆索吊装施

  工。

  16.8 施工观测和控制

  16.8.1装配式拱桥施工过程中,除应按照本规范第3章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观测

  外,还应配合施工进度对拱肋、拱圈的挠度和横向位移、混凝土裂缝、墩台变位、

  安装设施的变形和变位等项目进行观测。施工观测应尽量采用全站仪进行。

  16.8.2拱肋吊装定位合龙时,应进行接头高程和轴线位置的观测,以控制、调整

  其拱轴线,使之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见第16.9节。拱肋松索成拱以后,从

  拱顶上施工加载起,一直到拱上建筑完成,应随时对1/4跨、1/8跨及拱顶各点

  进行挠度和横向偏移的观测。

  多孔拱桥,一孔吊装拱上建筑时,应观测相邻孔拱圈和墩台的影响。当发现

  挠度和横向偏移值超过允许值时,应及时分析,调整施工程序或采取其他有效措

  施。

  16.8.3采取少支架安装施工耐,应对支架的变形、位移,节点和卸架设备的压缩

  及支架基础的沉陷等进行观测,如发现超过允许值的变形、、变位,应及时采取

  124

  措施予以调整。

  采取无支架安装施工时,应随时观测吊装设备的塔架、主索、扣索、索鞍、

  锚碇等的变形和位移,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16.8.4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对构件混凝土进行裂缝观测,若发现裂缝超过

  规定或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时,应及时分析研究,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16.8.5就地浇筑钢筋混凝土拱圈及卸落拱架的过程中,应设专人用仪器配合施工

  进度随时观测拱圈、拱架、劲性骨架的挠度和横向位移以及墩台的变化情况,并

  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分析,采取措施,必要时可调整加载或卸架程序。

  16.8.6大跨度拱桥施工过程中,应配合施工进度对拱圈(肋)混凝土、拱肋接头、

  劲性骨架、吊杆、系杆、钢管混凝土、扣索、转盘、锚碇(梁)等关键受力部位

  进行应力监测,并与控制计算值相比较,一旦偏差超出设计允许范围,应立即进

  行调整。

  16.8.7大跨度拱桥的施工观测和控制宜在每天气温、日照变化不大的时候进行,

  尽量减少温度变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16.9 质量检查和质量标准

  拱桥施工过程中,各部件的允许偏差已在上述各有关条文中规定。完成后各

  分部工程的混凝土强度应在合格标准内,其余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查。

  16.9.1钢筋混凝土拱圈外形轮廓清晰顺直,表面平整,施工缝修饰光洁,一般不

  应有蜂窝麻面,无表面受力裂缝或缝宽不应超过0.15mm。钢筋混凝土拱圈的质

  量检测标准见表16.9.1-1、表16.9.1-2。

  16.9.2装配式拱桥接头垫塞楔形钢板均匀合理,应无因焊接或局部受力造成的混

  凝土开裂、缺损或露筋。拱桥安装质量检测标准见表16.9.2-1、表16.9.2-2。

  表16.9.1-1 现浇拱圈的质量检测标准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板拱 10 轴线偏位

  肋拱 5

  跨径l≤30m ±20 内弧线偏离设计弧线

  跨径l>30m ±l/1500

  高度 ±5 断面尺寸

  顶底腹板厚 +10,0

  拱肋间距 5

  表16.9.1-2 预制拱圈的质量检测标准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每段拱箱内弧长 0,-10

  内弧偏离设计弧长 ±5

  顶底腹板厚 +10,0 断面尺寸

  宽度及高度 +5,-10

  轴线偏位 肋拱 5

  125

  箱拱 10

  拱箱接头尺寸及倾角 ±5

  肋拱 5 预埋件位置

  箱拱 10

  表16.9.2-1 主拱圈安装质量检测标准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

  l≤60m 10 轴线横向偏位

  l>60m l/6000

  l≤60m ±20 拱圈底面高程

  l>60m ±l/3000

  l≤60m 20 两对称接头相对高差

  l>60m ±l/3000

  l≤60m 20 同跨各拱肋相对高差

  l>60m ±l/3000

  同跨各拱肋间距 ±10

  表16.9.2-2 腹拱圈安装质量检测标准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n)

  轴线横向偏位 10

  跨径 ±20

  起拱线高程 ±20

  相邻块件底面高差 5

  16.9.3转体施工合龙段两侧高差必须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合龙段混凝土应平整密

  实,色泽一致,其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质量检测标准见表16.9.3。

  表16.9.3 转体施工拱桥质量检测标准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n)

  轴线偏位 l/6000

  跨中梁或拱顶面高程 ±20

  同一横截面两侧或相邻上部构件高差 10

  16.9.4钢管混凝土拱桥管壁与混凝土结合紧密,钢管表面防护涂料和层数符合设

  计要求,线形圆顺,无弯折。在同温度条件下,其质量检测标准见表16.9.4-1、

  表16.9.4-2。

  表16.9.4-1 钢管拱肋制作与安装质量检测标准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n)

  焊缝质量 符合设计要求

  内弧偏离设计弧线 8

  每段拱肋内弧长 0,-10

  钢管直径 d/500及5

  轴线横向偏位 l/6000

  126

  拱肋接缝错台 0.2壁厚

  拱圈高程 符合设计要求

  注:d为钢管内径。

  表16.9.4-2 钢管拱肋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测标准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

  混凝土强度(mpa) 符合设计要求

  l≤60m 10

  轴线横向偏位 l=200m 50

  l>200m l/4000

  拱圈高程 l/3000

  对称点高差 l/3000

  注:①l为跨径;

  ②l在60~200m之间时,轴线偏位允许偏差内插。

  16.9.5 装配式桁架拱合龙段两侧高差在设计允许范围内,节点应平整,接头两侧

  杆件无错台,上下弦杆线形顺畅,表面平整。其质量检查标准见表16.9.5。

  表16.9.5 装配式桁架拱质量检测标准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

  l≤60m 10 轴线偏位

  l>60m l/6000

  节点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l≤60m ±20 弦杆高程

  l>60m ±l/3000

  相邻拱片高差 20

  l≤60m 20 对称点相对高差

  l>60m l/3000

  拱片竖直度 1/300高度且≤20

  注:l为跨径。

  16.9.6劲性骨架拱桥骨架线形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分环分段浇筑应无空洞和露

  筋现象,蜂窝麻面符合规定。其质量检测标准见表16.9.6。

  表16.9.6 劲性骨架拱桥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测标准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

  混凝土强度(mpa) 符合设计要求

  l≤60m 10

  轴线横向偏位 l=200m 50

  l>200m l/4000

  拱圈高程 l/3000

  对称点高差 l/3000

  断面尺寸 土10

  注:l为跨径,当l在60~200m之间时,轴线偏位允许偏差内插。

  127

  16.9.7中、下承式拱桥吊杆安装应ji随,无扭转,防护层完整,无破损。其质量

  检查标准见表16.9.7。

  表16.9.7 中、下承式拱桥吊杆安装质量检测标准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吊杆的拉力(kn) 符合设计要求(mm)

  吊点位置(mm) 10

  高程 ±10 吊点高程(mm)

  两侧高差 20

  吊杆锚固处防护 符合设计要求


合作网站

首页| 关于我们| 专长领域| 律师文集| 相册影集| 案件委托| 人才招聘| 法律咨询|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All Right Reserved

昆明建筑工程律师


All Right Reserved Copyright@2024 版权所有 法律咨询热线:18208711324 网站支持: 大律师网